摘要:絕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開始治療都是炎癥活動期,需要用止痛藥。在此,止痛藥主要是抗炎癥,止痛是其輔助作用。很多人喜歡忍著不吃止痛藥,實際上是減弱了治療效果。

類風關,全稱“類風濕關節炎”,盡管現在已經有了非常規范的治療方法以及相當好的療效,但仍然有不少患者出現關節變形、致殘。本文給大家說說一些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誤區及配合治療的要點,希望患者能受益。

治療難,人為因素不可忽視

據平時臨床所見:治療難,下列人為因素不可忽視。

1.損友為害:多數患者生病后,不是頭腦清晰地去有風濕專科的正規醫院就診,而是咨詢身邊人,動不動就是聽別人說,結果就中了一群所謂好友實則“損友”(那些不是專業人士卻給出專業意見的人)的損招:這個病就是會變形殘疾的病,治不好,千萬不要應用有毒性的藥,其結果可想而知。

2.心理作怪:部分人只擔心藥物副作用卻不擔心疾病的風險。殊不知,這個病的“毒”比藥物毒性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不知道該病長期控制不佳,不光是導致關節變形、肢體殘疾,還可以影響心、肺甚至神經系統,嚴重者甚至危害生命。

3.頻繁換治療藥物:相同的藥對不同的人耐受程度不同,用藥過程是個由調整趨于穩定的過程,一旦穩定后往往需要長期沿用該方案治療。而一部分人往往沒有耐心,頻繁換醫生、換方案,這樣不僅治不好病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。

4.輕身重錢袋:有人喜歡“扛著”病體,經常用“要上班”、“請不了假”“較遠來不了”等理由,不能按醫囑就醫。其根本是不關注自己身體,輕身惜財,沒想過控制好疾病,才能更好工作、更容易掙錢。

治療類風濕關節炎,兩要兩不要

要準:準確診斷,準確判斷病情(包括是否累及肺、神經等),準確用藥。只有準確診斷和精準的病情評估,才能合理選擇用藥。病情較輕而用重藥,會增加副作用又有不必要的浪費;病情較重藥用輕了則病情無法控制。常見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接受了治療,但用的都是無關痛癢的藥,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藥用得較少,甚至有的根本不用,如此很難有效地治療疾病,病情反復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
要穩:做到安全穩健用藥,達到疾病穩定維持;初診初治的3~6個月既是病情緩解時間也是藥物調整時間,前3個月主要是觀察藥物副作用,后3個月主要是評估病情、調整必要的慢作用藥,甚至加用生物制劑,減停激素等藥物,最終達到無關節腫痛的常人狀態。

不要忍:絕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開始治療都是炎癥活動期,需要用止痛藥。在此,止痛藥主要是抗炎癥,止痛是其輔助作用。很多人喜歡忍著不吃止痛藥,實際上是減弱了治療效果。再者就是出現藥物副作用不要忍,要及時向醫生反映,以便隨時調整藥物。

不要等:有人希望等疾病自己好,這種做法多會拖延病情,最后痛苦加劇;還有一些患者在醫生建議加用藥物時,總想等等看,殊不知等會讓病情加重,也讓身體對藥物的反應變差,往往會付出更大代價。部分患者也可以咨詢經治醫生的建議,嚴重疼痛時可以采用外用藥物與內服藥物聯用的方法來增加療效。 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頸椎病傷身 做好這5件事遠離疼痛困擾骨質增生癥的基本知識介紹 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的飲食建議粉碎性骨折注意這些 以免留下后遺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62ecu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